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公开目录 > 议案提案处理

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95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1-07-23 09:42 来源:长春市农业农村局
【字体: 打印

  尊敬的孙晓晖委员

  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长春市全面推进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的提案(第95)收悉,答复如下: 

  一、长春市保护性耕作推广的基本情况 

  长春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常年玉米种植面积1500多万亩,占耕地总面积3/4以上。由于多年大面积连作和采取常规耕作方式,造成耕层变薄、土壤肥力不断下降,严重影响到粮食生产。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市2010年把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工作列入科教兴农战略的重点实施项目,加大组织实施力度,逐年加大政策资金投入,从2011年开始进行实验示范,到2020年已经推广到750万亩,超过全市玉米播种面积的四分之一。这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极大地促进了黑土地保护,节本增效作用明显,为确保我市粮食生产连续多年获得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迈向200亿斤阶段性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主要做法 

  (一)抓统筹管理,强化行政推动。近年来,长春市将玉米保护性耕作列入全市首选和主推的农业生产重大新技术,2010年市政府专门制定下发《关于积极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意见》,明确了长远发展规划、任务目标、推进举措,以及相应的扶持政策措施。多年来,市政府都把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作为粮食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部署,下达年度推广任务,落实各县(市)区目标责任,各级农业主管部门都将其作为部门重点工作任务,实施目标管理,逐级分解细化,责任落实到人。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了领导小组,出台了实施方案,加强宏观指导和技术服务,及时调度检查各县(市)区落实玉米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面积、机具准备和应用推广情况,并进行有效的指导检查和绩效考核。县(市)区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出台相应举措,并实行严格的自查验收,确保年度任务落实。 

  (二)抓配套政策,强化资金保障。任何一项重大农业新技术的推广,都需要广大农民群众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为加快推广玉米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从2011年开始,长春市每年都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予以重点支持。2018年,又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在政策上形成强有力的拉动作用。我市在用好省农机推广项目政策的同时,注重发挥县(市)区的主动性,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对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购买免耕播种机和深松追肥机实行累加补助政策,优先安排补贴玉米保护性耕作机具,极大地调动了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的购机积极性。近几年,我市免耕播种机以每年800多台的速度快速增长,已经由2010年的不足100台增长到现在的6000多台,深松追肥机达到2000台以上,在全国地市级城市中,长春牵引玉米免耕播种机拥有量位居第一。 

  (三)抓宣传培训,强化技术指导。各县(市)区建立了科技专家组和技术推广队伍,并将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与农业科技效益年活动结合起来,组织科技人员开展乡(镇)巡回讲座培训,深入重点村做宣讲,普及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同时还组织召开保护性耕作、中耕深松追肥技术现场会。市农机推广总站与县(市)区农机推广机构主动开展技术培训,积极摸索菜单式集成技术指导服务,加强重点环节监测,搞好宣传和信息传播。市农机推广站实施了长春市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十百千”行动培训计划,多次举办技术培训会,到县(市)区参加巡回技术培训讲座;多次召开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座谈会和免耕播种、中耕深松追肥机具现场演示会;在关键作业时节发布技术要点。各县(市)区农机推广部门也能上下联动,指导及时、服务到位。在免耕播种、苗期深松施肥等关键作业环节,都能够深入作业前线,现场指导农户操作,共同解决问题。农安县农机推广站针对当地旱情较为严重的几个乡镇,指导农机户在免耕播种机上加装扒干土装置,解决了垄面干土层过厚的问题,使种子播在湿土上,保证出苗,受到了农民的好评。 

  (四)抓农机主体,强化带头引领。截止到2019年底,我市土的农机服务组织已发展到3387个,随着适度规模经营的不断发展,新发展起来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成为保护性耕作的主力军。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时,我们把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作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重点倾斜的对象,支持其发展先进成套的农机装备;在落实农机项目时,以扶持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作为首选在信息服务上,为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搭建平台。2015年开始,省里实施全程机械化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到目前为止,我市共建设了232个,利用省里补助资金4亿多元。我市的榆树和农安还组建了一批以推广玉米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为主的协会和合作社联社,为这项技术的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使我市玉米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面积从2011年的30万亩,迅速发展到2019年的401.8万亩,现已成为我市玉米生产的主要种植方式之一。 

  (五)抓点区建设,强化典型示范。在推广玉米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工作中,我们根据农业技术推广规律,以建立示范点和示范区为抓手,重点抓好示范推广。从2016年开始,由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在全市建立100公顷以上的示范点100个,覆盖全市所有乡镇,每个县建立一个示范区。在示范点和示范区多次召开现场会,共组织召开全国现场会1次,全省现场会5次,全市现场会10余次,各县(市)区和乡镇也利用示范点召集本区域农民定期或不定期的参观学习。通过抓典型,树标杆,重示范,以点带面,扎实推进玉米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 

  三、取得的成效 

  长春市的推广实践充分实证,保护性耕作是在对传统农业耕作制度继承的基础上,实现重大变革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也是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在长春市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的实践中,彰显出六个明显效果: 

  (一)抗旱保墒效果明显。长春地处大陆性季风气候带,“十年九旱”,是农业生产最为突出的难题,而发展玉米保护性耕作正是应对春旱最有效的办法。实施玉米保护性耕作,土壤不再旋翻、不打垄、不铲不趟,可最大限度减少土壤水分的散失。据测算,秸秆覆盖度达到30%以上,可形成土壤水库,春季土壤含水量增加2~5个百分点,防止地表径流,由于秸秆留存地表覆盖,可有效减少水分自然蒸发,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2018、2019年我市春旱严重,相邻地块,保护性耕作和常规耕种模式差距非常明显,玉米保护性耕作地块,出苗率高、长势好,体现出了抗旱保墒的优势。 

  (二)节省作业成本效果明显。机械免耕播种,春、秋不用机械整地,减少农机具进地作业次数至少3次以上,大大降低了作业费用。以2017年为例,常规耕种模式公顷作业费用大约2600元左右,而保护性耕作因为少了减少了灭茬、整地、起垄、镇压等作业环节,作业费用在1650元左右,可节省机具作业费、人工费等费用1000元,此外种、肥和农药的用量上又可节约近500元。 

  (三)保护黑土地效果明显。目前我市以及整个东北黑土地区耕地土壤肥力逐年下降,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威胁商品粮主产区的地位。而实施玉米保护性耕作,大量的秸秆根茬还田,每年土壤有机质至少增长0.03%以上,可以达到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据榆树市测算,玉米保护性耕作年可增加土壤有机质0.02-0.06个百分点,增加氮磷钾含量,榆树、农安在免耕两年以上的地块可以观察到蚯蚓,增加了土壤生物多样性,提高了土壤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生态环保效果明显。保护性耕作不但增产节本,更重要的还具有强大的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这些功能,主要体现在留茬固土,秸秆留在田间覆盖不用焚烧,减轻风蚀、水蚀;深松蓄水保墒,增强抗旱和固水能力;通过减少农机作业次数,降低燃油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实施玉米保护性耕作,避免了部分玉米地块秋、春两季焚烧秸秆,污染环境等问题。 

  (五)玉米抗倒伏效果明显。采取免耕播种,玉米表层根量多,主根发达,加之原有土壤结构未受到破坏,玉米根系与土壤固结能力强,因此玉米抗倒伏能力增强,从近五年对推广保护性耕作玉米受灾倒伏程度的评估看,在同品种下,玉米采用保护性耕作宽窄行休闲种植模式,具有较强的抗倒伏优势。以玉米植株倒伏倾斜度大于45°作为倒伏指标,分重、中、轻三个级别,据测查,在2012年长春市遭遇的“布拉万”台风和2014年夏季大风中,采用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的,普遍比其它对比模式倒伏要轻一个级别,减少粮食损失至少在10%以上。 

  (六)促进规模经营效果明显。目前,长春市土地流转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4.6%,除水田和园艺特产业外,所有以玉米种植为主的土地承租人,基本上都是在农机大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种植面积最大的已达1000公顷以上,种植方式普遍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由于采取免耕播种,缩短了播期,减少了耕作环节,降低了生产成本,每年利润有明显提高。目前以农机为主体的种植业合作社数量在不断增加,同时也促进了流转土地面积的不断扩大,从而让更多的农民能够从事其它劳动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四、议案中提到的问题 

  一是资金扶持力度渐显不足 

  二是秸秆全量还田面积较小 

  三是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不强 

  五、解决办法 

  根据议案中提出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工作方法加以解决: 

  (一)继续利用现有财政保障机制和专项资金,加大保护性耕作扶持力度。市财政高度重视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每年预算均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2010年起,连续10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保护性耕作项目推广,截止目前,已累计安排资金1亿元。另外,从2016年以来,我们总预算中每年均安排市级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资金5000万元,统筹推进包括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在内的“五化”措施。在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财政保障作业补贴的基础上,为发挥市级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合理调整支持方向,2021年,市级财政计划投入1320万元资金,重点用于保护性耕作关键环节机具补贴、秸秆全量还田示范区(点)建设、电子监测终端设备等相关内容的补贴。 

  (二)不断优化耕种技术,大力推广秸秆全量还田保护性耕作。为大力推广秸秆全量保护性耕作,针对秸秆还田量大,影响地温升高、免耕播种时容易秸秆拖堆,影响播种质量的问题,近几年,我们也进行了多种方法的摸索和实验,目前比较成熟的秸秆处理方式是秸秆归行和苗带旋耕,相关技术环节已经成熟,配套机械比较完备,下步拟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同时,充分发挥各县(市)区成立的保护性耕作专家队伍作用,在免耕播种、深松施肥、机械收获等保护性耕作关键环节,组织有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深入基层,现场授课,深入剖析保护性耕作作业的核心技术及注意事项,通过现场作业、演示示范等方式,增强广大机手和农民对保护性耕作的直观认识,通过讲解,让大家从抗旱保墒、节省作业成本、生态环保、长期推广保护黑土地提高粮食产量等方面了解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的好处和意义,特别是对秸秆归行和苗带旋耕进行重点推广,从而解决秸秆全量还田因秸秆量大而造成的各种问题,使秸秆全量还田成为我市保护性耕作推广的主要模式。 

  (三)加大示范区(点)建设力度,通过示范引领带动保护性耕作推广。在推广保护性耕作工作中,我们要根据农业技术推广规律,鼓励示范区(点)建设,并覆盖到所有乡(镇),在保护性耕作基础比较好的地区,鼓励整村、整乡推进。2021年,我市计划在全市建设面积5万亩示范区2个(榆树、农安各1个),建设面积1万亩的示范区8个(榆树、德惠、农安各2个,双阳、公主岭各1个),建设面积1000亩的示范点200个(农安50个,公主岭和榆树各40个,德惠30个,双阳和九台各20个)。在此基础上,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通过现场(培训)会、示范区(点)实施者的现身说法,传授技术,引导带动农民,让农民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到保护性耕作的好处。通过示范区(点)建设,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我市保护性耕作的发展。  

  最后,再一次感谢您对长春市玉米保护性耕作推广工作的重视,希望以后能一如既往地给予我们工作上的指导、帮助和支持,再次表示由衷的感谢! 

    

    

    

  长春市农业农村局 

  20216月30日 

    

    

    

    

  联系人姓名及电话:逯继 88777142